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京都洛阳,太尉黄府。

黄琬因见来客举止蹊跷,自己身为鬼谷掌门,便知其来历不凡,反倒镇定,稳坐不语。

那怪客饮毕食罢,这才抹一抹嘴,施礼说道:黄公休惧,听某道来。在下祖籍关中咸阳,燕台人氏,复姓钟离名权,后改名觉,字寂道,号和谷子,又号正阳子、云房先生。

黄琬听罢,啊也一声,乃嘱家仆:通知厨下,捅灶开火,整备酒宴,招待贵客。再告诉家人,若无我呼唤,皆不得靠近打扰。

家仆茫然不知所对,诺诺连声而退。

黄琬待仆人出门,回身捉住来人手腕,叫道:我朝中有个同僚,名唤钟离简,拜为中郎将,先生与其可曾识得?

钟离权见壁间有件道袍,伸手扯下,穿在身上,这才与黄琬行礼道:师父乃是鬼谷掌门师尊,可受弟子此礼。钟离简便是弟子胞兄,先父钟离章,因北征匈奴有功,被封为燕台侯。

黄琬点头叹道:创派祖师后知二千年,故早立六十四代掌门谱系。定数如此,能不信耶!

于是回身向密室中拿出本门秘籍、令牌、谱表,授予钟离权,命为第二十三代掌门。

镜头闪回,叙述钟离权来历。

字幕:钟离权,字云房,咸阳人氏。

钟离权生于汉灵帝建宁元年,出身将门。少工文学,尤喜草圣。长大后身长八尺,常随父从军出征,累积功官至护匈奴校尉。

因与羌人交战兵败,只剩钟离权独骑突出重围,乃弃枪马入谷,隐于晋州羊角山。后在终南山中得遇全真教北道祖师王玄甫,便被收为徒弟。

王玄甫名诚,又名王少阳,东海人。生有奇表,幼慕真风。白云上真见而爱之,赞为天上谪仙,引之入山,授之全套道家秘法。此后遂隐于昆嵛山中,修养性命。

画外音:据《全真列祖赋》载:“龙汉以前,赤明之上,全真之教固已行矣。但圣者不言而天下未之知耳。逮我东华帝君王公者,分明直指曰:此全真之道也,然后天下惊骇倾向,而知所归依矣。帝君乃结庵于青海之滨,受诀于白云之叟,种黄芽于岱阜,煅绛雪于昆嵛,阴功善被于生民,密行远沾于后裔,然后授其道于正阳子钟离公者。”

钟离权随从王玄甫进入终南山,精修苦练,十年道成。因好束双髻,衣槲叶,自称“天下都散汉钟离权”,世人称为汉钟离。后被全真道尊为正阳祖师,列为全真北宗二祖。

东华帝君王公,便是全真初祖王玄甫。曾学道于赤城霍山,服青精石饭,得日精丹景之法,能内见五脏。在人间寿至数百,殊无衰老之容,又得白云上真真传,精修三年,尽得其妙。于是背负双剑,行侠仗义。运太极真气,双剑腾空飞起,数里外取人首级,事毕复还。

钟离权既遇王玄甫,得授长生真诀、金丹火候、青龙剑法,因此创建全真钟吕金丹派。

字幕:相传后至北宋聚仙会时,钟离权复应铁拐李之邀,在石笋山列入八仙。元世祖尊其为正阳开悟传道真君,元武宗又尊为正阳开悟传道重教帝君。钟离权之后又传弟子吕洞宾,吕洞宾复传刘海蟾,刘海蟾再传王重阳,遂创全真教派。

钟离权虽然修成道术,毕竟将门出身,关心汉室兴衰,故此常以野人形态现身江湖,游戏风尘。故此深夜造访黄琬,得授鬼谷派第二十三代掌门。

闪回结束。钟离权受传鬼谷掌门之位,吃喝已毕,告辞出府。

眼见月挂中天,直往洛阳东门外行来。抬眼见到玄天观,便即扣打山门。

未及三下,只听院内脚步声响,一个高大道人迎出山门,朗声笑道:有道是无事不登三宝殿。钟离道兄夜深至此,必有兴汉之策也。

钟离权笑答:我若不出手,将鬼谷门掌门之位替你夺来,那黄琬怎舍得挺身拼命,与王允合力谫除白虎煞星董卓,及将星吕布哉!道兄,说不得我这第二十三代掌门,做未半个时辰,却又要传到你身,只落得二传手之名也。

那道者便是玄天观主持史子眇,闻罢哈哈大笑:谁让你是个爱管闲事的神仙哩!

字幕:史子眇,玄天观主持,鬼谷派门人,来历不凡。与兵家道派祖师左慈、太平道派祖师南华老仙、骊山派祖师骊山老母皆有交情,又是襄阳水镜先生司马徽师侄,道法精深,妙术无穷。又与汉灵帝刘宏相善,常能自由出入宫禁,号为帝师。

镜头闪回,叙述史子眇与少帝刘辩关系。

灵帝继位之后,所生诸子皆都不能立身成人,往往数岁便即夭折,无人知其原因。

熹平五年,宫女何氏又生一子,灵帝为其取名刘辩。何氏母以子贵,被封为贵人。

只因此前所有皇子俱都夭折,故此刘辩出生之后,灵帝便不令养在内宫,而托道人史子眇养在玄天观中。不敢称其本名,便即唤作“史侯”。

因为史道人广有道术,何贵人意欲借其道法保护皇子,便即同意。

灵帝驾崩,刘辩被国舅何进迎入宫中,就先帝灵前即位,是为少帝。其后不久因遭宫乱,便被董卓废黜,继而又遭李儒毒害。

史子眇身为鬼谷门长老,早知史侯必有此劫,遂派弟子胡车儿充作内侍,以假死药瞒过,从而救出内宫,然后送至琅琊郡,使其改名换姓,充作老友诸葛珪次子,唤作诸葛亮。

闪回结束,玄都观中。

钟离权略施巧计,自黄琬府中转移出秘籍令牌,来至京东玄天观,由此再授史子眇,使其继任鬼谷派第二十四代掌门。

镜头转换,按下江湖,复说朝堂。

太尉黄琬欲与董卓决裂反目,但忧鬼谷门无人执掌,故此犹豫不决。幸得钟离权前来夜访,接任第二十三代掌门,这才感觉了无牵挂,决意与司徒杨彪联手,阻拦董卓迁都之举。

二月乙亥,献帝升朝。董卓以某郡国发生灾异为由,奏请依照汉朝旧制,罢免三公黄琬、杨彪等人职位,以光禄勋赵谦为太尉,太仆王允为司徒。

献帝年仅九岁,焉敢与董卓相较?只得照准,于是黄琬与杨彪所谋,便告破产。

太尉及司徒皆罢,满朝文武俱都缄口,皆听董卓一人决策。

此时却又有城门校尉伍琼、督军校尉周毖挺身而出,再次固谏迁都。

董卓见如此器重之人也与自己作对,不由大怒:董某初入朝时,以你二公为天下名士,故此百计百从。二君劝用善士,某都依计而为。而你等所举善人一旦到官,则便举兵相图,此是你二君出卖于我,董卓何用相负!

于是命收伍琼、周毖入狱,继令斩之。

杨彪、黄琬由此大为恐惧,暗自商量,遂行韬晦之策,相携诣相府谢罪。董卓见二人服软,亦悔冤杀伍琼、周毖,乃复表奏杨彪、黄琬为光禄大夫。

董卓见收服杨彪、黄琬,复请献帝下诏,征召京兆尹盖勋入朝为议郎。

盖勋先不应征,因左将军皇甫嵩率兵三万驻屯扶风,便亲自造访帅府,密谋讨董之策。

皇甫嵩设宴相待,未等其下说辞,便拿出天子诏书以示盖勋,问道:今董公为相,举荐天子征某入朝,以为城门校尉,公以为如何?

盖勋见此,默然不答。

长史梁衍在座,起身施礼道:将军不可入朝!今董卓明为汉相,但纵其部将寇掠京邑,废立从意,实为汉贼。今召将军入朝,是因忌惮将军大才,且拥重兵在外,欲解将军兵权而后害之。将军不应其征也罢,若入京师,大则危祸,小则困辱。

皇甫嵩:若依公计,如其奈何

梁衍:依某愚计,不如便趁董卓见在洛阳抵挡关东联军,从其迁都长安之愿。先请天子西来,以将军之众迎接,奉令讨逆,征兵群帅。则袁氏逼其东,将军迫其西,国贼必成擒也!

盖勋听罢,鼓掌称善,随之力劝。

皇甫嵩思索再三,终究不敢违背圣旨,于是不从二人劝谏,决定就征入朝。盖勋见此,长叹一声,自思不能与董卓对抗,也只得应征还京。

董卓见盖勋入朝,如获至宝,拜为直骑校尉,甚相敬爱。而至皇甫嵩到京之后,李儒却指使有司官员,说皇甫嵩当初在凉州时与丞相有隙,必网罗罪名除之。

有司官员不敢得罪李儒,便秉承其意上奏朝廷,请将皇甫嵩交付狱吏审判,欲暗害之。

皇甫嵩之子皇甫坚寿,当初在凉州军中跟董卓素有交情;此时闻说父亲入京下狱,急从长安跑到洛阳,直奔董卓府上。

董卓正在摆设酒宴,大会宾朋。皇甫坚寿推开侍者,抢步上堂,在席间与董卓说情辩理,叙述父亲自平灭黄巾以来盖世之功,责以大义,然后叩头落泪。

在座宾客深受感动,纷纷皆替皇甫嵩求情。

董卓离席而起,手拉皇甫坚寿同坐,然后说道:你我兄弟,何至于此!

遂派人赍持自己令牌,往狱中释放皇甫嵩出来,当即任命为议郎。其后不久,又升任皇甫嵩为御史中丞。皇甫嵩自此深入简出,再无昔日大将军威风。

字幕:此时汉末三杰,卢植罢官回乡,皇甫嵩认输投降,便只余河南尹朱儁。

董卓初因其朱儁功高望重,表奏其为太仆,素日格外小心相对,外表与其亲近交结,内心则是颇为忌惮。此时因见皇甫嵩已经就范,则便不再以朱儁为意。

一日朝会,朱儁为董卓陈说军事,侃侃而谈。

董卓以为机会难得,便当廷折辱道:我自从军以来,百战百胜,凡事决之于心。卿勿在本相面前妄说军事,以惑众听。若杀卿时,且污我刀!

朱儁闻言,浑身打战,良久无言。

然而便在此时,盖勋忽自班中走出,对董卓说道:昔如武丁之明,犹求群臣箴谏。况如丞相者,而欲杜天下士人之口乎!

发言之时,须发皆乍。

董卓见是盖勋出面,不敢十分得罪,改容谢之。朱儁方得解窘出殿,由此深恨董卓。

镜头转换,按下党争,复说迁都。

山东十八路诸侯联手讨董,以袁绍为盟主,组成关东联军西来,扣关甚急。

董卓遣军在京畿巡哨,至于阳城。正值民众集会于社下,官军悉就斩之,驾其赀财,载其妇女,以所斩首级系于车辕之下,歌呼还归京师,上报说是杀贼而还,大获全胜。

董卓闻报大喜,不问详情,命令于街衢中焚烧所获首级,将捕虏妇女皆都赐予甲兵为婢妾。身为官军,不敢去与叛军交战,却是这等杀良冒功,于是百官发指,董卓人心尽丧。

二月丁亥,车驾西迁长安。

董卓先派刘表任荆州刺史,公孙度任辽东太守,以此牵制关东各路反董势力。

然后胁迫献帝迁都长安,收诸富室,皆以通敌之罪诛之,没收其家中财物以充军费。京师富户因此皆都要破家亡产,因而赴死者不可胜计。

又驱迫洛阳百姓数百万口同行,途中皆遭军队抄掠践踏,加以饥饿劳累,百生无论贫富贵贱,因迁徙死者更是不计其数。

待朝廷、吏民皆都撤离,董卓恐众人再生反顾东归之念,便又下令部将三军,将洛阳宫殿、官府、民房等全部烧毁。

于是一把大火,东汉朝近二百年故都洛阳化作烟尘,方圆二百里内皆都化成灰烬。

又使部将吕布,带兵发掘汉家诸帝之陵,以及公卿以下冢墓,收其殉葬珍宝。

又下令将所擒获山东联军降兵,皆以猪膏涂在布匹之上,再以膏油布匹缠裹其身,然后放火烧之,先从足部烧起。

画外音:当年楚霸王项羽焚烧阿房宫未见是真,此番董卓洛阳纵火却是见诸史册,不容置疑。有史以来罕见暴虐,致令人神共愤。董卓纵火大烧洛阳,以谓坚壁清野,然后亲率重兵屯扎洛水北岸与关东联军相抗,此是为中国历史上“焦土抗战”之首例发端者。

此番火烧洛阳,中国文化典籍复遭大劫,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当初光武帝迁都洛阳之时,所携图书装车可达二千馀辆。其后百余年间,复经历代收集,桓帝、灵帝时藏于辟雍、东观、兰台、石室、宣明、鸿都等处典籍图录盛极一时。此番董卓迫令迁都长安,吏民扰乱,国家藏书大都被毁。帛书大则连为帷盖,小者制为滕囊,被王允等人保护下来随朝廷西迁者,不过只有七十余车。复因道路艰远,途中又散失其半。至兴平二年,李傕、郭汜相攻,长安大乱,献帝出避,皆弃符岫、典籍。自经此乱,东汉皇家藏书荡然无存。

皇甫嵩见皇帝西迁,董卓留守洛阳,果如盖勋所言,至此不能阻止,不由懊悔无及。

字幕:三月乙巳,车驾进入长安,因宫殿不备,暂居京兆府舍,后乃稍葺宫室而居之。

当时董卓未至,朝政大小皆委之司徒王允。

王允凡事谨慎而为,外相弥缝,内谋王室,甚有大臣之度,自天子及朝中皆都倚重。因王允凡事屈意奉承董卓,由此亦深为董卓信任重用。

董卓由是部署军马,分别把守汜水、虎牢、潼关等各处关隘,后于戊午日亦至长安。因袁绍为讨董联盟之首,乃大杀袁氏,自太傅袁隗以下,包括妇婴,死者五十余人。

镜头转换,按下董卓迁都,复说关东诸侯。

自河内太守王匡败于吕布之后,十八路诸侯联军因惧怕凉州军骁勇善战,虽有十余万人屯驻酸枣一带,但以盟主袁绍为首,无人敢向洛阳推进。

群雄晨会,行奋武将军曹操发言:董卓焚烧宫室,劫迁天子,海内震动,天下扰乱。我等应趁机进兵,与之决战。焉可羁绊于此,以待天降五雷,殛灭之耶

结果说于盟主,袁绍无语,言于众人,诸侯皆都不听。

曹操愤恨不已,遂独自引军西进,准备进驻成皋。张邈为其感奋,亦派卫兹领兵随行。

行至荥阳汴水,董卓手下大将徐荣早已以逸待劳,严阵以待。于是两军交锋,曹操因为士兵众寡悬殊,最终大败,士卒死伤大半,卫兹阵亡。

曹操亲自冲锋陷阵,也被流矢所伤,幸得堂弟曹洪所救,突出重围。

曹操回至酸枣,见联军诸将每日设宴聚会,不图进取,十分不满,便向袁绍献计:我等有十余万大军,只要盟主率河内兵前至孟津,命酸枣诸将进驻成皋,占据敖仓,在轘辕、太谷建立营塞,控制险要;袁术则由南阳到丹、析,入武关偷袭关中,天下大势便可定矣。今若顿兵在此不图进取,则必天下失望!

袁绍闻言,复问诸侯。张邈因大将卫兹阵亡,不欲再战,其余诸侯亦皆不接受。

曹操出帐,恨恨说道:竖子等皆不足与谋大事者!

便带曹洪、夏侯惇等部将到扬州募兵千余,然后北上屯兵河内,养士练兵,以待时机。

便在此时,孙坚由长沙北上,诱杀荆州刺史王睿及南阳太守张咨,终与袁术会合。

袁术大喜,表奏孙坚为破虏将军、领豫州刺史,命为先锋,准备北攻。

孙坚厉兵秣马,等候袁术提供军械粮草,但一直延至冬初,未见动静。江南兵马不耐淮北寒冷,诸将遂以缺乏粮草,部众思乡为由,劝说主将,不如就此南返,待至春暖,再行北伐。

孙坚不愿功败垂成,徒劳往返,遂耐心劝说诸将,并将长史仇称唤至面前:我欲继续北上,独成讨贼大功,明日你回州城,向袁术督促军粮,如何

公仇称:将军既有讨贼之志,属下何辞奔走之劳!

孙坚大喜,来日遂于城外布设帐幔,邀请官属出城,为仇称设宴送行。

正饮宴间,只见远处尘头大起,人马杂沓,董卓军数万步骑突然出现,众人皆都失色。但孙坚仍行酒令不止,谈笑自若,整顿部曲,命令不可妄动。


页面连接:http://www.zjangushi.com/txt_0_574f7/6uftvt65.html

第一版主小说网 番茄小说

首页 目录 +惊喜 下一页

爱去小说网武侠小说网贼吧小说网镇魂小说网贼吧小说网宝书网笔趣阁5200新笔趣阁bl文库宝书网bl文库贼吧小说网贼吧小说网猪八戒小说网 宝宝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