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马邑边塞,自白登山之后,汉匈之间再次拉开大战序幕。

元光二年六月,汉武帝派遣精兵三十余万,正式发出征伐令。

诏令:命护军将军韩安国为帅,骁骑将军李广、轻车将军公孙贺左右翼,各率大军十万,以为主力,埋伏在马邑附近山谷之中,以待围剿!

韩安国、李广、公孙贺:喏!臣等遵命。

诏令:命大行令王恢为将屯将军,材官将军李息为副,率三万精锐,北出代郡,从侧翼袭击匈奴辎重,并断其退路。配合韩、李、公孙三位将军,一举全歼匈奴主力!

王恢、李息:喏!臣等遵命。

诏令:命将屯将军王恢,派遣商人聂壹,前往匈奴诱敌!

王恢:为臣遵旨。

于是大军出发,各自依令行事,王恢唤来聂壹,叮嘱先发。

聂壹奉令,遂以出塞经商为名,往见匈奴军臣单于。

单于:卿乃商贾,见我何事?

聂壹:大王不欲夺取汉朝漠南之地乎?臣有一计,不用杀伐,既可全胜。

单于:有何妙策?卿试言之。

聂壹:马邑者,乃汉朝边境大镇,财富无数,又无甚驻兵。臣有勇士数百人,能斩杀马邑县令,接应大军入城。马邑若下,则大王便可唾手而得漠南全境矣。

单于:我得漠南,对卿有何好处?

聂壹:彼时牲畜财物尽归匈奴,臣只求为马邑城主可也。

单于:倒是个一石二鸟上策。

聂壹:当臣发动之时,万望大王定要派军前来接应,以防汉军复来夺城。

军臣单于因贪图马邑财物,更无怀疑,欣然允诺。于是重赏聂壹,使其先回;并派使者在后暗随,观其虚实回报。随后亲率十万大军,出离汗庭,进入武州边塞。

聂壹返至马邑,便与县令密谋,杀死一名囚犯,割其首级,悬挂在城门之上,对外伪称是县令头颅。匈奴使者见到城门悬首,信以为实,驰归武州,报与单于。

军臣闻报大喜,乃率领十万大军尽出,径向马邑进发。

大军前距马邑百里,哨马来报:前面沿途只见牲畜成群,但却无人放牧。

单于:且慢!此事令人生疑。大军止住,与我先攻其边防小亭,询问端地。

于是一举攻克边防小亭,俘获雁门尉史,讯其牲畜满野,因何无人放牧根由。

尉史惧死,乃将聂壹所献诱敌计谋全部说出。军臣闻此大惊,立即派出细作,前往边境打探。细作探明还报,说马邑山谷中杀气腾腾,果有无数伏兵。

军臣单于闻报,大吃一惊,急忙下令撤军,一口气逃回汗廷,就此龟缩不出。

此时王恢、李息率领三万大军,已出代郡,准备袭击匈奴辎重。忽然哨马来报:匈奴发兵十万,到至雁门,攻下边亭;但未知何故,只屯扎三日,便即退兵!

王恢:呀,可恨,可恼!此必是有人泄露我计,以至功亏一匮也。

自思只有三万兵马,不敢孤军深入,只好引军退还。

韩安国等率领大军,分驻马邑境内埋伏,数日不见动静,遂改变作战方案,率军出击,结果已无匈奴踪影。马邑之谋,就此破产。

汉武帝怒道:王恢主动提出诱敌,却又临阵反逃,实在可恨。将其下狱,等候斩决!

王恢入狱,十分恐惧,遂使家人尽出府中财帛,买通天子近臣田蚡,趁便进言;同时又通过王太后,向天子求情,望能免罪。

汉武帝:只因此贼谋事不周,致我朝廷三十余万大军,宽劳往返,靡费亿万。匈奴全军逃脱,破我边亭,掠我牛羊,且谓我无谋,遗笑天下。此等重罪,岂可容饶!

田蚡将天子此语传递狱中,王恢闻而绝望,被迫在狱中自杀谢罪。

画外音:马邑之谋虽未成功,但其历史影响,却是非同凡响。自此之后,便使汉朝结束屈辱和亲政策,朝廷意见空前统一,开始屡派边将,主动出击匈奴。

四年之后,汉武帝再次发兵,以卫尉李广为将,从雁门出击匈奴。

李广奉命而出,气势昂昂,轻举冒进,引军直出边塞,深入匈奴内境。只因行军不密,便被匈奴细作侦知,还报单于。军臣单于由是提前有备,仗其兵势众多,设伏围击汉军。

于是毫无悬念,汉军冒然出击,于风沙漫天之中落入匈奴埋伏,即遭围剿。李广虽然枪法绝伦,善射无敌,但因寡不敌众,力战至晚,终被敌人所俘。

匈奴大胜,全军沸腾。部将擒得李广,献于渠帅马前:此乃汉军主将,被某生擒!

渠帅见李广半死不活,哈哈大笑:此人自恃英勇无敌,不料落于咱家手中,岂非天意!观其此状,再无活动能力,可于两马之间连以网兜,将其放置网上,向单于报功去者!

众将应诺,整军班师。押解战俘无数,装载战利满车,笑声盈耳,再无防备。

李广假装昏死,躺在网中,暗运气息,渐渐恢复气力。

匈奴骑兵押解俘虏辎重而行,因此不能急驰,行出二三十里,天色又已昏黑。

李广侧卧网中,偷偷睁眼望去,只见无数胡骑杂沓而过,不成队列。

观察片时,忽见一匹健马小步趋过,浑身火炭般赤红,并无一根杂毛,四蹄如削,汗滴如血。马上乘者,乃作百夫长打扮,正在马背上似睡非睡,醉眼迷离。

李广心中大喜,暗道:此乃汗血宝马,真天助我也!

想到此处,乃自网中突然暴起,犹如大雁凌空,跳上汗血宝马。那百夫长猛吃一惊,急以手中铁弓横击,欲将李广扫下马去。李广此时逃命要紧,突发神力,夹手将铁弓夺过,一脚将那百夫长踢落马下,顺手扯断其腰间箭囊,然后骑坐雕鞍,策马而逃。

百夫长跌落马下,摔个发昏,犹不忘高声呼叫:抢马呀,抢马呀!还我汗血宝马!

李广浑然不理,乃以弓梢策马,疾驰向南,瞬间已奔出数里。匈奴骑兵猛醒,随后追来。李广便在马上引弓搭箭,不断回身发射,追兵纷纷应弦落马,无一落空。

当时夕阳西下,草原之上暮色苍茫。汗血宝马四蹄驰发,哪里追赶得及?不到片时,已经成为一个黑点,终于消失在暮色之中。

李广狂奔百余里,终与回归大营,与部下汇合。因知寡不敌众,无力再战,只得率引残部,回到塞内。一面修表上奏朝廷,报败请罪。

汉武帝闻报李广兵败,又惊又怒,遂命将李广召回京师,交给有司处置。法司认为李广此番出战损失重大,又被敌人活擒,应当斩首。武帝改命罚金自赎,罢为庶人。

李广就此退隐蓝田,常与灌强到南山中打猎。灌强者,乃前颖阴侯灌婴之孙。

一日猎罢,李广留在灌强郊外田庄饮酒,至夜而归。到至霸陵亭下,只因天已定更,早见城门已闭,遂命从骑叫关。适逢霸陵尉酒醉,正在城楼盹睡,闻听城下叫门,不由大怒。

霸陵尉:酉时宵禁,关门不开,何人不知?尔在城下鬼叫,不惧刑罚乎?

李广从骑:城外叫门者,乃前任卫尉李将军也,你何敢如此无礼!

霸陵尉醉眼乜斜:便是现任将军,尚且不能夜间过关,况是前任将军乎!

从骑大怒,正欲争执,李广止信,就便宿在霸陵亭下林中,天明方始入开关。

其后未久,匈奴入侵辽西,杀其太守。韩将军败至右北平,重伤而死。于是汉武帝复又起用李广,命为右北平太守。

李广重握军权,即调霸陵尉随军,至而杀之,以报前番不肯放行之恨,然后上书谢罪。

汉武帝岂能以一小小亭尉之故,降罪大将?只索作罢,斥责数语了事。

李广由此镇守右北平郡,时出征伐,平靖周边诸镇。匈奴人皆知其当年飞身夺马之事,都呼其为“飞将军”,由此望风远避,数年不敢入侵。

镜头闪回。按下边关战事,复说内宫秘闻。

汉武帝继位之后,果然话符前言,便封表妹陈阿娇为皇后。

陈皇后乃为开国功臣堂邑侯陈婴后裔,堂邑夷侯陈午与大长公主刘嫖之女。陈婴曾随项羽征战,后降刘邦,并在汉高祖六年获封堂邑侯。

汉文帝三年,陈婴之孙陈午袭堂邑侯,娶窦皇后之女馆陶长公主刘嫖为妻。长公主生育二男一女:长子陈须,次子陈蟜,幼女陈若昕,乳名阿娇,即是孝武陈皇后。

陈氏既为皇后,武帝便为姑母长公主加赐封号,使从窦太后姓氏,尊称为窦太主。

母为太主,己为皇后,陈若昕故此自恃尊贵,日益骄横。窦太主亦自恃当年拥立有功,便时常向朝廷索取财物,贪得无厌。武帝不耐其烦,渐渐心生厌恶。

陈皇后虽然宠冠后宫,但不知何故,始终不产子嗣。先后花费九千万钱,遍请名医巫师,治疗不孕之症,终究没能治愈。更兼骄横善妒,由此天子宠爱渐衰。

武帝生母王太后见之,乃劝儿子:你刚即位不久,大臣尚未归附。此前议立明堂之事,已经惹怒太皇太后,如今又忤长公主之意,必受重责。妇人易哄,我儿当知何为!

武帝醒悟,乃对窦太主与陈皇后母女稍加恩礼相待。

建元二年,汉武帝胞姊平阳公主因见天子无嗣,乃献歌女卫子夫,以充后宫。卫子夫容颜娇美,歌喉婉转,天子幸而宠之。

陈皇后见天子宠幸歌女,非常生气,数次寻死觅活,武帝愈加对皇后不满。

建元三年,卫子夫怀有身孕,陈皇后愈加妒忌。大长公主心疼爱女,由此愈亦妒忌卫子夫。因暂时奈何卫子夫不得,于是策划抓捕其弟卫青,欲先将其杀害。

卫青字仲卿,河东平阳人。生父郑季,原为平阳侯曹寿府中小吏。平阳公主将侍女卫媪赐予家仆为妻,生有一男三女,皆从母姓:子名卫长君,女名卫孺、卫少儿、卫子夫。

卫媪生性风流,不喜丈夫为人怯懦,复与县吏郑季私通,又生一子,取名卫青。

因为卫媪之夫收入有限,无力养育二子三女,以至生活艰苦。于是卫青降生之后不久,便被母亲卫媪送到生父郑季家中。郑季原配之妻极妒,不令卫青与诸子同等待遇,命其与家仆同居,并令为家中放羊。郑季诸子也不把卫青看成兄弟,将其当成奴仆一样虐待。

卫青稍长,不愿再受郑家奴役,便回到母亲身边,入于建章宫中,为平阳公主骑奴。

岁月荏苒,光阴似箭,转眼卫青长大,已成翩翩少年。忽有一次,卫青奉命前至甘泉宫,被一位囚徒看到,大惊小怪道:此位小哥,我观你面相极贵,可至封侯。

卫青笑道:我身为人奴之子,只求免遭笞骂,已是万幸,何谈立功封侯?

囚徒摇头:陈涉有云,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卫青答道:若果如阁下所言,他日苟能富贵,绝不相忘。

闪回结束。卫子夫时因获幸怀孕,汉武帝闻而大喜。陈皇后愈加嫉妒,便与其母馆陶公主商议,派人前往建章宫擒拿卫青,意图杀害。

时有北地郡义渠人公孙敖,乃是汉武帝骑郎,与卫青是为同僚,交情至厚。无意中听到皇后母女密谋,于是大惊,急驰骑出城,抢先到至建章宫中,救下卫青,送至内宫藏匿。

卫青既入内宫,便来私见胞姊,告以皇后母女欲图谋害。卫子夫便命兄弟藏身马厩,待天子散朝还宫,跪求相救兄弟性命。

汉武帝得知此事,大为愤怒,劝慰道:富贵穷通,皆在我手,卿弟性命,谁能害之!

立下诏旨,任命卫青为建章监、侍中,数日间连续赏赐,多达千金。加封卫子夫为夫人,又封其长兄卫长君为侍中。复赐婚卫夫人二姊,将卫孺嫁给太仆公孙贺,卫少儿嫁给丞相陈平后人,詹事陈掌。公孙敖救护卫青有功,也被拜为太中大夫,因此显贵。

其后未久,卫夫人其后接连生下三个公主,尊宠一日胜过一日。卫青更被任命为太中大夫,俸禄千石,掌管朝政议论,就此跻身朝堂。

长公主刘嫖与陈皇后未料弄巧成拙,只得暗自饮泣,愤恨不已。元光五年,陈皇后学习妇人媚道,与女巫楚服对食,被武帝发觉,要求御史穷究此案。

侍御史张汤探明上奏:楚服为皇后施以巫蛊邪术,祝告鬼神,属大逆无道之罪。

汉武帝览奏大怒,就此欲废皇后,生母王太后复又劝之。武帝难逆母亲之意,于是稍作让步,使内侍扬言于外:如大长公主收敛其锋,朕即暂留皇后之位不废。

大长公主闻之,这才稍敛锋芒,停止索讨无厌之行。然而皇后愈加嫉妒,更与女巫楚服来往密切。楚服也是作死,唆使皇后日夜祭祀,炼制丹药服用;自己则穿男子衣冠,与陈皇后一同饮食寝居,爱如夫妻。一时深宫大内乌烟瘴气,谣言四起。

汉武帝听到风声,复令御史及内侍联手,深查巫师与皇后之罪。于是未久,皇后宫中诸多妖蛊咒诅,女扮男装与淫乱之事,皆被查出。

证据皆在,上报天子。武帝怒不可遏,命将巫者楚服斩首于市,又牵连宫中内侍婢妾,及楚服弟子人等,被诛杀者三百余人。

秋七月乙巳日,汉武帝赐予皇后策书,其书略云:皇后不守礼法,祈祷鬼神,降祸他人,岂可承受天命。令缴回玺绶,罢皇后之位,退居长门宫。

闻说皇后被废,窦太主羞惭恐惧,亲向武帝叩头请罪,哀求饶恕女儿性命。

武帝说道:皇后所行乖张,不合大义,不得不废。姑母休要轻信闲言,而生疑惧。皇后虽废,仍依法优待,居长门宫与居住上宫,并无区别。

长公主无奈,只得回府。因找来面首董偃,向其哭诉:全是你当初献策,劝我赠送长门宫于天子。未料今日竟成囚禁我女之狱,如其奈何?

镜头闪回,叙述长门宫典故。

董偃者,京城贱民,小贩之子。因父亲早死,与母亲靠卖珍珠维持生计。十三岁时,因年纪幼小,得以随意出入长公主府宅,常卖珠与馆陶大长公主刘嫖。

刘嫖因见董偃长相俊美,欲火难耐,便命赏赐董母重金,将其子留在府中,养为娈童。待董偃长到十八岁时,愈加玉树临风,出入乘坐高头大马,晚上便与公主同寝。

董偃相貌英俊,为人潇洒,性格温和。贵族王公及大臣因为公主原因,都愿与其结交,呼为董君而不名。刘嫖毫不隐讳自己淫行,并为董偃日出千金,极其宠爱。

时有安陵人袁叔,乃是董偃好友,冷眼旁观此事,因对董偃私下劝道:公暗侍公主,若被皇帝知之,随时都有杀身之祸。岂长期以往,若无其事乎?

董偃惶恐:我亦深惧,奈无良策,愿兄教我。

袁叔献计:我闻当今天子,欲得长公主长门园林久矣。贤弟言无不入,何不便劝长公主献其园林,以为天子外宫?则天子感激贤兄主谋,来日一旦获罪,亦可免之。

董偃闻言称善,乃见窦太主,说以此计。太主言无不从,马上奏报皇上,说欲献长门园,以为天子行宫。武帝果然大悦,将长门园改名为长门宫,重加修建,焕然一新。

董偃因此便得武帝欣赏,故此虽然时常被人弹劾,也自安然无恙。

元光六年,堂邑侯陈午去世。汉武帝亲到堂邑侯府吊丧,并向姑母问安。

馆陶长公主迎入正堂拜谢,参见天子,再受家礼,姑侄寒暄已毕。

尚未坐定,汉武帝便道:既入侯府,欲拜见主人翁者。

因当时姑父已死,此话显然是另有所指,言外有意。

长公主听罢大惊,赶紧下殿,去掉耳环首饰,伏地请罪:臣妾行为无状,辜负陛下厚望,该当死罪。陛下未令交有司审问,已甚显宽容,我岂不知?死罪!死罪!

汉武帝:姑母平身,寡人不怪,只管去叫主人翁,出来与我相见。

长公主见侄儿和颜悦色,并未发怒,遂重新收拾簪环,亲到东厢房中,将董偃引出。二人来至正堂,并肩向天子下拜,一起磕头请罪。

汉武帝仔细相看董偃一番,暗自佩服姑母眼光,并不怪罪,还命侍者,赏赐董偃衣冠。公主如释重负,当即盛摆筵宴,相请汉武帝入席,亲自为皇帝奉食进觞。

董偃见皇帝以“主人翁”相称,也便放下心来;酒过三巡,竟便以此自谓。汉武帝大笑,饮宴甚欢。宴罢,董偃贵宠之名,天下皆知。


页面连接:http://www.zjangushi.com/txt_0_574f7/6uftvtfw.html

第一版主小说网 番茄小说

首页 目录 +惊喜 下一页

书库网努努书坊贼吧小说网镇魂小说网贼吧小说网宝书网笔趣阁5200新笔趣阁bl文库宝书网bl文库贼吧小说网贼吧小说网猪八戒小说网 宝宝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