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河东金城,汉军大营。冷月在天,群星不明。

中军大帐之内,老将军赵充国面对诸将,侃侃而谈,最后力排众议。

赵充国:兵法云,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又曰兵贵神速。我在夜间抢渡,其何得知?

诸将:末将等愿听将军命令!

赵充国:既是如此,诸将听令。着即派遣三支小队,第队百人,骑马衔枚先渡,渡后安营置阵。若无敌情,速派人回报,再渡大军过河。

诸将:诺!

于是各归己营,召集部众,依计而行。及至次日天明,三支人马全都渡毕,乃据守河岸,遣人回报大帅。赵充国亲率大军出城,依次全都过渡。

汉军渡毕,迅速上马,列成阵势。

忽见远处尘土飞扬,哨马来报:羌人百骑前来,前来哨探我军。

诸将闻听,齐都叫道:敌兵既至,末将请求击之。

赵充国:我军兵马方渡,略有倦意。况羌人区区百骑,不必着意贪求。

诸将听罢,不敢再言。

赵充国又问哨骑:前面四望峡中,可有羌人埋伏?

哨骑:属下已仔细探过,峡谷中并无伏兵。

赵充国:早知羌人不善用兵,今观果然如此。其若调派数千人防守四望、陿中,我军何能前进半步?传令众军,就地扎营,埋锅造饭,休息一日,再趁夜间行军。

诸将:诺!将军用兵如神,我等拜服。

羌人百骑远望汉军已经渡河扎营,不敢近前,拨马而去。

赵充国闻报,弃而不顾,只令大军饱食足睡,养精蓄锐整日。直待夜幕降临,乃传令拔营起寨,纵马疾行百里,天亮前到至金城西部都尉府,羌人哨骑竟然毫无知觉。

一万汉军精骑安全抵达都尉府,赵充国却不提打仗之事,只下令部众饱餐酣睡,而且日日飨宴军士,恍若太平无事。全体士卒皆都摩拳擦掌,盼望为朝廷效力立功。

数日之内,羌人游骑多次前来挑战,试探汉军虚实。诸将大都要求出击,赵充国不许,严令坚守不出,擅自出战者依违背军令处置。

羌人连日间多次往来,不见城中动静,也便习以为常,常有散骑跳下马来,坐在高坡远望城中。甚至坐骑跑到一里开外啃草,也不理会。

赵充国在城头见此情状,抬手唤过身侧副将,手指城外高坡,附耳低言。

副将点头领会,下城上马,招呼部下两员壮卒,命将城门只开一缝,三骑快马悄悄挤出城门,借树木草丛掩映,泼风般向高坡冲至。

羌人游骑听到马蹄之声,抬头看时,汉军三骑已到近前,不足十丈。羌卒叫声啊呀,翻身跳起。有的慌去地上掇起弯刀,有的急寻自己战马坐骑,乱作一团,不能相顾。

说时迟,那时快!汉军副将及两名勇士早至近前,各出兵器,将三名不及上马羌卒横扫在地,复哈腰提起,横担马鞍,拨马冲下山坡,向城中奔回。

这一连串动作,犹如电光石火,更似迅雷不及掩耳,只于瞬息之间完成。待羌人上马挺刀,或摘弓抽箭,汉军三骑早已奔回本阵,叫开城门入内。

副将押解三名俘虏登城,向主帅施礼交差:将军算无遗策,末将幸不辱命。

赵充国:亦全仗将军神勇,骑术无双。兀那羌奴,你等是要死要活。

羌俘:将军老爷恁地说时,我等皆是求活。

赵充国:你等若照实回答本将军提问,则可饶过不死。

羌俘:爷爷请问,小人等不敢不说。

赵充国:我来问你,你诸羌首领闻我天兵到来,作何计较?

羌俘甲:我家首领本谓道路遥远,天朝鞭长莫及,故此造反。闻说天兵到来,后悔莫及。

羌俘乙:汉朝发兵,倒也在我家首领预料之中,不甚担心。但听说是当年蒲类将军赵爷爷带兵前来,便就皆都恐惧,互相埋怨。

汉副将:狗奴!你道眼前此人是谁?

三羌俘闻此,抬头偷眼看时,见赵充国须发皓然,不怒自威,恍然大悟,齐都叩头。

羌俘丙:我诸羌众家头领痛悔不迭,互相埋怨。因说赵将军虽然年迈,但依旧被朝廷重用,必有奇谋。若我等一战败亡,则万事休矣!

赵充国:你等此言,似乎不实?

三羌俘:若有半句虚言,愿受重处!

赵充国察言观色,便知所言是实。于是挥手:带去关押,好生看待,不许为难。

三名羌俘闻说可以不死,皆都感激涕零,争相叩头称谢,后被军卒押走。

赵充国通过审问,知道羌人畏己,因而内部已发生矛盾;由是心中有数,便即下城,升帐召集诸将,并请都尉府都尉列坐,商议出兵之策。

赵充国:我军只有万骑,又渡河深入敌境,利于速战。都尉大人以为如何?

都尉:老将军所言极是,今敌众我寡,不战则已,战则务必一击成功,方是上策。

赵充国:如此,大人有何良策教我?

都尉:将军到此数日,只是养精蓄锐,不见动静。今忽聚将议战,必是成竹在胸。老将军百战百胜,威震西域;末将何能,敢在将军面前卖弄见识?

赵充国:大人休要过谦。公久居河西,熟悉诸羌风物人情,兼识地理,必有高见。公即藏珍,不如我先发问:公谓草原大漠争战,将以何策得占先机?

都尉:千里草原,万里戈壁,一望无际,只可侍勇冲撞,不利埋伏围歼。依某愚见,若保必胜,必须用间。

赵充国:善哉此言!既是如此,可有用间之便?

都尉:就便将军不问,末将也正要向将军回禀。当先零部落谋反之初,有羌族部落头领靡当儿,派遣其弟雕库来向末将报告,泄其反谋。末将只因雕库部众有加入先零部落中者,因此不敢十分信他,就将雕库留在府中,作为人质。未知此人,对将军可有用处?

赵充国:如此说来,此人先来首告,其后先零羌果反,便是有功无罪,更非诈降。公可就便释之,命其来见我。平定诸羌之叛,全在此人身上。

都尉领诺,起身出帐,传下令去。未及片刻,监吏引雕库入帐,命向赵充国施礼。

雕库:偏邦末将雕库,参见天朝上官。

都尉:雕库,你道上面这个将军,乃是何人?便就是当年蒲类将军,赵充国老爷。

雕库:阿呀,原来就是赵老爷。虽未曾见,如雷贯耳;今日见面,胜似闻名。

赵充国:闻你先来首告先零反状,果是忠心天朝,天日可表。今我要用兵诸羌,为免玉石俱焚,特放你回去,与你兄长靡当儿传信,你可愿去?

雕库:将军吩咐,无有不从。

赵充国:甚善。你归告汝兄,就说汉军前来,是诛杀有罪者,余者无论。汉帝有诏,凡守法羌民,助汉军斩杀强盗一人,赏钱四十万,中等罪者十五万,下等犯人二万;壮男三千,老人及妇孺千钱,并所获其钱财妻子,都归立功者所得。

雕库:顺天除逆,本是我兄弟分所当为,何况大汉天子颁此重赏!

口中称谢,再拜而起。赵充国大笑,赐酒三杯,亲自送到账外。都尉命送还马匹军械,并其四个部从,放出城去。

镜头转换,甘凉道上,令居古城。

一支汉军盔明甲亮,陆续开入令居城中。为首领军大将,乃是赵充国之子赵卬,官拜右曹中郎将。是为西征二路主帅,带军来助其父。

汉军入城,布置牙帐已毕,赵卬刚刚坐定,哨马来报。

哨马:启禀将军,有紧急军情,不敢不报。

赵卬:报来。

哨马:我军动向已为先零部羌兵侦知,先零乃出奇兵,抄我后路,截断粮道。

赵卬:若是如此,我军危矣。参军何在?

参军:属下听命。

赵卬:急代我修表,用上印章,遣使回京,向天子报告,奏请救兵。

参军:诺,属下遵命。

镜头转换,长安未央宫中。

汉宣帝阅览赵卬军报,急下诏命:颁诏。令八校尉与骁骑都尉、金城太守联合出师,搜捕山间羌兵,以打通粮道。调发三辅、太常地区犯人,免其监禁,编为部队;召集三河、颍川、沛郡、淮阳、汝南地方军,金城、陇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等地骑兵,与武威、张掖、酒泉太守驻守各自郡县之军,共计六万余人,皆归后将军赵充国率领,进剿诸羌。

钦使赍诏,飞马出京,先至酒泉,向酒泉太守辛武贤宣诏。

辛武贤闻诏失惊,遂对钦使说道:赵充国将军今驻屯西部都尉府,数日按兵不动者,是为力主招抚先零等诸羌,不以武力征服也。贤钦使请暂住数日,待我上奏天子。

钦使:既如此,贤太守即请修表,待我替你回京上呈。

辛武贤:如此,深承贤使高义。

钦使:皆都是为国分忧,不须说得。

当日钦使便即飞马回京,向天子呈上酒泉太守奏疏。汉宣帝见其奏疏略云:

臣启陛下,今各郡部队都驻守南山,北边空虚,其势不能长久。北边寒冷艰苦,汉军马匹无法过冬;武威、张掖、酒泉部众逾万,人马大多瘦弱。臣请增加马料,命众军于七月上旬带三十日粮,从张掖、酒泉分兵同出,攻击鲜水罕羌、秆羌。则即使不能尽灭诸羌,亦可夺取敌人牲畜,俘其妻子儿女,然后退兵返回,冬季再行进攻。我大军频频出动,敌人定必震动瓦解,此为上之上策也。

汉宣帝览奏,乃问丞相、御史等诸臣:卿等以为此奏若何?

诸臣:此论是也,望陛下准其所奏。

宣帝:朕闻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用兵之事,将帅专长,我等不宜强行干涉之。

诸臣:陛下察纳雅言,虚怀若谷,虽古之圣君,亦不能过之。

汉宣帝大喜,遂另派驿使驰马出京,日夜兼程前往河西,将辛武贤奏书交给赵充国,命其与部下将士讨论。

赵充国详观辛武贤奏书,遂与长史董通年等人商议,复上奏天子:

辛武贤所云万骑出于张掖,迂回千里奔袭,欲使敌人不备,古之用兵者难为也。敌必提前入林,以逸待劳;占据险要,断我后路粮道,使我军陷入危殆也。又谓夺敌畜产,俘其妻子,亦是空话。另武威、张掖山谷贯通,水草丰盛,臣恐匈奴与羌人来犯,必图占据,二处军队尤其不可调动。先零是为叛首,挟持其他诸部族,故当捐弃罕、秆诸羌过错,只诛伐先零,以镇罕、秆诸羌。则其必重归善良,后择良吏抚之,乃全胜定边上策。

赵充国奏疏至京,汉宣帝刘询再次拿不定主意,只得交给百官讨论。事情结果令人大跌眼镜,经过丞相及三公六卿计议,皆都赞成辛武贤之策,反对赵充国之谋。

汉宣帝见此,难拂众议,于是下诏:任命侍中、乐成侯许延寿为强驽将军,作为三路主帅,再引一军出京;派钦使到酒泉,任命辛武贤为破羌将军,赐给玺书表扬,准纳其计;诏命辛武贤、许延寿、赵充国各率本部军马,合讨罕羌、秆羌,并命赵充国从速进兵。

赵充国见此,虽然满怀义愤,还是耐下性子,再次上书天子,陈说利害。

汉宣帝展书观看,见赵充国仍是抗旨不遵,并且絮絮叨叨,依旧抽丝剥茧,主张先平先零,再降服罕羌;并上屯田奏议,陈述罢兵屯田十二条利处。

汉宣帝毕竟是一代明君,详推利弊,终被说服。于是不顾朝中众臣反对,复诏准奏,并命赵充国为主将,辛武贤为副,约期于冬季进剿先零。

赵充国终得扭转圣意,由是大喜,随即引军大进,兵发先零。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大兵出发未久,主帅赵充国却不幸染病于途。

辛武贤、许延寿闻此,于是联名上书,依旧主张进击罕羌。

汉宣帝不忍驳其奏议,决定抚剿两策并用。权衡再三,乃下诏给赵充国道:

闻卿有病,年老加疾,朕心甚忧。诏令破羌将军辛武贤为卿副将,速趁此天时地利,将士锐气,定于十二月击破先零羌。卿可驻守养病,只让辛武贤、许延寿领兵前去。

钦使来至军营,宣读圣旨。赵充国急出一身大汗,拜罢圣旨,霍然而起。

赵充国:贵使,是何人屡为陛下出此主意?

钦使:正是辛武贤、许延寿两位将军。怎地,将军以为不可行否?

赵充国:此时诸羌内部不和,未曾交锋,羌众主动前来投降者,已有一万多人。若于此时出兵进击,必会引起降众动摇复叛,则兵连祸结,无已时矣!

钦使:但圣旨已下,进兵玺书已至,如其奈何?

赵充国:臣虽有病,但为社稷之重,当再次冒死上闻,请陛下收回成命。仍建议安排骑兵屯田,安定诸羌降众之后,来春进击,是为上策。有烦贵使,替某回京呈奏。

钦使闻说,脸现犹豫之色。

正在这时,中军引二路帅使者入报:禀将军,少将军赵卬有书寄来。

赵充国接过,展书而观:父亲奉命出兵,若破军辱国,其后亦可上书,向朝廷辩之可也。今出兵有利,且大人病重,又有何争?一旦皇上发怒,性命且不能保,何论社稷?

赵充国恚怒,叹道:我儿何说此不忠之言!若朝廷早用我计,羌患何能到此地步?此前推举可以出使羌人者,我推举辛武贤,丞相及御史却荐举义渠安国,导致羌事搞坏。金城、湟中谷物每斛八钱,我劝司农中丞耿寿昌,若籴二百万斛谷,羌人就不敢乱动。耿中丞请籴一百万斛,只得四十万斛。义渠安国出使,又耗其半。失此二策,羌人故此叛逆。为今之计,只可固守,不可轻举妄动,若四夷猝然起兵,则非只是羌患矣!

于是斥退来使,复抱病上奏屯田书,力陈屯田之便,出兵之患。

此后信使在途,往返再三。


页面连接:http://www.zjangushi.com/txt_0_574f7/6uftvtvw.html

第一版主小说网 番茄小说

首页 目录 +惊喜 下一页

烟雨红尘小说网趣小说贼吧小说网镇魂小说网贼吧小说网宝书网笔趣阁5200新笔趣阁bl文库宝书网bl文库贼吧小说网贼吧小说网猪八戒小说网 宝宝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