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姑苏山上,乌云密布。

越王勾践率兵赶到,围山三层。矢石如雨,烈焰飞腾。

王孙骆奉吴王之命,手打白旗,下山前至越营,请成议和,越帅范蠡不允,继续攻打。吴王又派王孙骆下山,向越王请为附庸,声称愿世代事越。越王心软,有意接受。

范蠡:当年吴王不听子胥,请我之成,今日如何?天与不取,反受其咎,王其思之!

越王心中却是不忍,终于接受吴国请降。遣使饬令吴王,使居于甬句之东。

夫差闻而哀叹,向越使答道:越君若践余社稷,灭余宗庙,寡人请先死可也。

越使以此还报,范蠡引兵大进,破关上山,俘获夫差,押至越王中军大帐。

吴王见越王高坐在上,激起刚愎自用本性,昂然问道:孤有何罪,不许请成,必欲杀而后快?大王岂忘二十余年前,与我有杀父深仇,吾亦允王请成,未绝越国之祀耶?

越王闻言,无语以对。

文种在侧,恐越王复起怜悯之心,遂上前当面数说吴王之罪:君有大过者六,尚说无罪耶!忠臣伍子胥有功无罪,妄加诛戮,大过一也;以直言之故冤杀公孙圣,大过二也;太宰伯嚭谗佞,而无事不听用之,大过三也;齐、晋无罪于吴,公数伐其国,大过四也;吴、越同壤相邻,你父子无故侵伐,大过五也;越王曾亲戕吴前王阖闾,公为其亲子,不知报父仇,而纵敌贻患,大过六也。有此六大过,欲免于亡,得乎?昔天意以越赐吴,公不肯受;今天意复以吴赐越,越其敢违天命乎?

夫差闻至第六款大过,不由垂泪道:寡人不诛勾践,忘记先王之仇,果为不孝之子。此天之所以弃吴也!

勾践见夫差突显老迈龙钟之态,当众泣涕不已,意颇怜悯,便道:寡人念君昔日存续越祚之情,今不杀你,请置君于甬东,并给夫妇户数五百家,以终君之世可也。

夫差闻之,愈加伤感:君王若幸赦吴国,则吴亦越之外府。若覆我先王社稷,废除姬氏宗庙,而以五百家何为?臣今孤老,不能从编氓之列以侍贤君,惟有死而已!吾杀忠臣伍子胥、公孙圣,今便自杀,亦太迟矣!

于是拜别越王出帐,来至营外,嘱咐左右随从:倘使死者有知,孤以何面目见子胥、公孙圣于地下哉?必重罗三幅,以掩吾面!

言罢,遂向近侍讨还自己佩剑,名曰属镂,又名莫邪,自刎于越王帐外。

王孙骆解衣覆盖吴王之尸,后解丝带,自缢于傍边林木,亦随夫差去了。

门军报入大帐,勾践再三叹息,命以侯礼葬于阳山,使三军将士每人负土一蔂埋之。越军三万六千之众,负土为坟,须臾间遂成大冢,累累如山。

安葬已毕,又流放吴王三子于龙尾山,后名为吴山里。

越王既灭吴国,由此班师还越。返国途中,行至五湖,大将军范蠡决意辞去官职,告别越王,不再返国。

越王坚持挽留:子于越有大功,焉可离孤而去?必与我归,共享富贵!

范蠡:臣乃道家之徒,本是闲云野鹤,因奉师命下山来助贤王,助越抗吴。今既灭吴,理当遵从师命功成身退,不敢恋念朝堂富贵。如若不然,将遭天谴,王其怜而释之。

勾践闻罢,五味杂陈,实出无奈,乃出言恫吓:卿若听吾言,与我同归,则孤必与贤卿分国裂土;若执意不听吾言,则当身死,妻子就戮!

范蠡哈哈笑道:下臣随侍大王二十余载,王何只见微臣娶妻,何曾纳妾,并生有子嗣?且我妻越盈之能,大王深知。自衬普天之下,有何人能擒而杀之乎?

越王转念一想,不由愕然。

范蠡由是不从王命,自率数十人离去。去营三十里,树林间转出一人,容颜俏丽,飘飘欲仙,不是师妹越盈,却是哪个?

原来此番伐吴,越盈并未随征,早与师兄相约,待功成返师之时,便于此处相见。

夫妻二人相见大喜,携手揽腕,并马而奔,并于太湖下船,自此泛游五湖而去。数年之后,范蠡现身于齐国,自称鸱夷子皮,以志伍子胥被装于鸱夷子皮革囊,屈沉浙江之事。

范蠡离军远去之后,托人向越王献书一封。勾践便于车中展览,见其书中略云:

古人云,大名之下,难以久居;功高盖世,足以震主。且臣闻主忧臣劳,主辱臣死。昔者君王辱于会稽,所以不死,为此事也。今既以雪耻,臣必从会稽之诛。君虽不忍行此诛杀之令,臣但行不辞之意可也。

勾践览罢,面现古怪神色,为示不忘功臣,遂表会稽山以为范蠡奉邑。

与此同时,又有人持范蠡私书,密送于大夫文种马前。文种拆示其书,见其略曰:

古人云,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绝不可与共乐也。子尽知其于姑苏为仆之时窘态,且更知其尝粪媚吴秘事,岂能久耶!今大功已就,盛名已成,缘何不去?

文种见书,再三玩味其中含义,犹豫不决。

还师归越之后,文种苦思无计脱身,便即称病不朝。此时便有忌其功高盖世者,在越王面前献谗,说文种于此时称病不朝,是与范蠡通谋,将欲作乱。越王心知绝无此事,但自思功高不赏,于是假作信以为然,乃赐文种属镂之剑,并附一书。其书略云:

子教寡人伐吴七术,寡人只用其三,便即灭吴。其四在子,可为我从先王于地下,试之于阖闾阴魂。

文种见书,叹息良久;复凝视属镂宝剑,失笑道:此乃依我之计,夫差命伍子胥自刭之剑也。天道循环,能不信乎?

于是仰天长笑,横剑自杀。轰然倒地之后,见天上乌云聚而复散,疾驰而去。

范蠡浮舟泛湖,闻说文种之死,便知越王不能轻易放过自己,于是便与贤妻越盈引领私属随从,沿海北上至齐,只以鸱夷子皮为号,隐去本来面目,姓名身份,耕于东海之畔。

期年之后,越女为范蠡生下一个孩儿。范蠡再次苦身戮力,拿出当年随勾践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之功,养子成人,然后父子并肩治产。居无几何,便致财产数十万钱之巨。

齐人闻其贤能,荐于齐侯,请聘为国相。

范蠡喟然叹道: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不祥。

乃辞相印,尽散其财,分与知友乡党,怀其重宝间行以去。西行止于陶邑,以为此乃天下之中,交易有无之路,于是复改换姓名,自谓陶朱公。

父子二人又弃商就农,耕畜废居,候时转物,逐其什一之利。不过短短数年,复致赀累巨万,成为齐国巨富。后世经商者,便皆奉为祖师。

镜头转换,按下范蠡,复说西施女夷光。

西施貌若天仙,增半分嫌腴,减半分则瘦,为古今美人第一。

据野史记载,西子只因有心疼之病,故其眉尖常颦,令人怜惜。有村东丑女见而美之,亦捧心而效颦,人皆笑之。富人见之,闭户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东施知美颦而不知颦之所以美,此即东施效颦之典。

西施常浣纱于水上,鱼为之沉,故有沉鱼之说,世人因名其溪为沉鱼溪。

事件悬疑:越君勾践图谋复国,以吴王好色,乃用范蠡之谋,徧访国中美色,偶得西施,惊为天人。于是饰以罗榖,教以容步,习于土城,临于都巷。三年学服,乃献于吴王夫差。吴王嬖之,日事游乐而废朝政,亲佞幸而远贤良,终至国破身亡。

吴国既灭,勾践以西子为亡国尤物,浮西子于江,令随鸱夷以终。鸱夷者,伍子胥死而盛以鸱夷,其死西子有力,故沉西子以报子胥之忠。

若依照此说,越王勾践在灭吴后,是将西施装在皮囊内沉江,以报伍武子胥之忠。究其原因,是因越王认为,是西施不断向吴王进献谄言,方使伍子胥含冤自杀。故此破吴之后,便杀西施以报子胥,以收买吴人之心。

其实此说甚为荒唐,根本立不住脚。

西施虽然对吴有罪,对越国却有大功,且乃是越王钦定高级间谍。焉有功成之后,杀死本国有功之女,以报敌国忠贞之臣者!实在不可理喻。

但西施沉江之说,确凿有据。出自《墨子》:“吴起之裂,因其功也;西施之沈,因其美也。”是谓其以女色亡国,故被沉江。然而西子所倾,乃是敌国,越王因何杀之?

除被勾践沉江之外,西施之死,更有其他五种说法,一并罗列于后。

其一,愧疚自缢说,常见于民间话本。是谓西施助越灭吴后,一面为完成使命感到欣慰,但更觉对不起吴王夫差,故陷入内疚折磨,便于越军进城之际,自缢于馆娃宫内。

其二,被范蠡带走说,较为风行。东汉《越绝书》:“西施亡吴后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在山东肥城陶山,据说有范蠡与西施合葬之墓。

其三,被范蠡沉湖说,不明出处。是说吴国灭亡,越王因西施美貌,欲要留于越宫。范蠡恐越王重蹈吴王覆辙,遂借越王车驾将西施骗到太湖,推下船去,溺死于太湖之中。

其四,被吴人沉江说,盛传于吴地民间。是说越王灭吴退兵,并未顾及西施。吴人因怀灭国之恨,闯入宫中,以锦缎将西施层层裹住,沉在扬子江心。

其五,被勾践夫人沉江说,流传于越国民间。越王灭吴之后,夫人以为吴国灭亡根源,在于夫差沉湎于西施美色。为避免其美色殃及越国,故赐西施沉江而死。

据民间传说,范蠡与西施爱情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尽人皆知。但在历史文献中,却找不到任何踪迹。《国语·越语》、《越绝书》、《史记·越世家》以及《吴越春秋》,均不见范蠡与西施恋爱关系。若依史实分析,范蠡故里是在楚国三户(今河南南阳淅川县),西施家住越国诸暨苎萝村,年轻时绝无会面可能,且身份悬殊,更不能成为情侣。范蠡入越后身居高官,也不太可能去诸暨会见浣沙女西施。至若勾践下令选美,范蠡虽有见到西施机会,但关乎复国大计,自也不会循公肥私,去与西施谈情说爱。

据史书记载,范蠡确有一位夫人,生有三男,但这位夫人绝不会是西施。

镜头闪回,补叙轶闻传说。

范蠡护送西施进京,途中行人争相围观,结果交通堵塞,寸步难行。范蠡见此盛况,心生一计,遂使西施住进路旁一幢小楼,倚窗而坐,微露半腮,而后张榜公示。其榜文云:

欲见美女者,付金一文。

告示贴出,四下轰动。来观者排成长龙,慷慨解囊,竟有去而复返,更付款两三次之多者,百看不厌。三日之后,观者赞叹而去,交通复得通畅,范相国却得金钱无数。

范蠡此举,首开华夏美女经济先河。

镜头再次闪回,复叙民间传说。

西施本是广寒宫中,嫦娥掌上明珠。因奉玉帝之命,下凡拯救吴越两国黎民,使百姓脱离连年战乱之苦,化身为美女西施。

嫦娥仙子虽奉玉帝之命,但对此明珠爱不释手,便命五彩金鸡日夜守护,唯恐丢失。

天长日久,金鸡通灵,欲独霸明珠,趁嫦娥不备,偷将明珠含在口中,躲到月宫后面吞吐把玩。因得意忘形,一不小心,明珠从月宫滚落,直飞人间。

金鸡大惊,因惧怕主人责罚,随之向人间追去。直追至浙江诸暨浦阳江边上空,明珠落入溪中不见。

此时施氏之妻正在浦阳江边浣纱,忽见水中有珠,忙伸手捞起,因无处存放,暂含口中。不意明珠润滑,被施妻吞进腹内,就此怀孕。

施妻还家,告于丈夫,十六个月不产。丈夫跪地祷告上苍,忽见五彩金鸡从天而降,停在屋顶,顿时屋内珠光万道,西施就此降生。

至今诸暨当地史志,仍有“尝母浴帛于溪,明珠射体而孕”之说。

西施助越灭吴之后,复化作珍珠,留在人间。自此诸暨渔人世代养殖珍珠为生,所产珍珠驰名中外,便为中国珍珠之乡。

又说今之女子所穿高跟鞋,亦是西施原创发明。

西施美艳绝伦,亦有美中不足,便是天生大脚。为掩盖此憾,西施常着长裙覆足;又喜跳舞,故特制一双木屐,于足跟部加长一块,以显足短。跳舞之时,高跟木屐左右摇摆,便如弱柳拂风,腰间复系一串铃铛,叮当成韵。更兼长裙飘飘,格外突出娉婷身材,翩翩风姿。高跟鞋者,已有二千五百年历史矣。

与西施相关者,更有福建特产沙蛤,非蚬非蚌,名唤西施舌。

此种贝壳呈三角扇形,小巧可爱,外壳淡黄褐色,顶端呈紫,开其外壳,就有一截白肉吐出,酷似美女舌尖。相传西施被越王夫人沉江之后所化,吐出丁香小舌,尽诉冤情。

闪回结事,复说正史。

越王灭吴,范蠡出走,文种自杀,越国群臣诸将及吴国降臣皆知勾践手段,无不凛凛,甘愿臣服。这日升朝,百官齐都拜贺,山呼万岁。

吴太宰伯嚭以为有恩于越,遂厚颜无耻,面有喜色,率吴国降臣向越王再三恭贺,谀词如潮,欲求重赏厚封。未料越王勾践当众反目,并且辞音朗朗,历数其罪。

越王:子乃楚之亡叛,既为吴臣,又对吴王不忠;既为同乡故旧,又对救命恩人伍员不义;既食邑吴地,又对吴国百姓不仁,使吴王对天下诸侯无信。似你这等不忠不义,不仁不信,亡国亡君之徒,有何面目存于世间哉!传我命令,推出斩首!

越王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三年攻吴,穷二十余年之功,至此灭吴雪恨。

周元王二年,勾践引兵北渡江淮,与齐、晋、宋、鲁诸侯会于舒州,使人致贡于周。

周元王使人赐以勾践衮冕、圭璧、彤弓、弧矢,命为东方之伯。越王大喜,志得意满,遂迁都于琅琊(今山东青岛胶南夏河城),由此成为春秋最后一任霸主。

勾践受命为伯,除晋国之外,诸侯悉都遣使致贺。楚王虽灭陈国,但惧越国兵威,亦遣使修聘。勾践为显伯主风范,乃割淮上之地与楚,割泗水之东百里与鲁,以吴所侵宋地归宋。诸侯悦服,甘心尊越为霸。

越王称霸中原,由是志得意满,还师于吴。遣人筑台于会稽,置酒吴宫。

画外音:越国此时领土已过淮水以北,并与齐、鲁二国接壤,故能迁都于齐鲁南境。东面可由宁波出海,南自诸暨以至温州,西面远达鄱阳湖。永、郴、衡、潭、岳、鄂、江、洪、饶东南之境属楚,袁、吉、虔、抚、歙、宣并越国以西之境属越。江西大部分地区,皆归越国所有,威震诸侯。土地肥沃,农业发达,是为鱼米富足之邦。

越王称伯之后,虽对诸侯列国割土让地,尽显大度,但对国内却群臣诸将,不行灭吴之赏,亦无尺土寸地分授。

群臣见此,计倪佯狂辞职,曳庸等亦多告老,旧臣怀怨,渐渐疏远,相见益稀。由此期年之后,越王手下已至无人可用,徒有伯主之名。

勾践二十五年,秋八月。鲁国大夫叔青出使越国,是为鲁国首次出使越国。越王热情相待,其后并派大夫诸鞅至鲁回聘。

次年,越王兵伐邾国,擒执邾子以归,邾国正式灭除。鲁哀公闻而大惧,便欲借朝贺伯主之名亲拜越王,以免无故被罚,却被季孙氏极力谏阻。

鲁哀公早与季孙、孟孙、仲孙三家有隙,于是不听季孙氏阻挠,终至琅琊,拜会伯主勾践,并请越王发兵,相助鲁国除去三桓之害。

勾践却因范蠡远走,文种自刭,计倪辞去,朝中已无良将,故此有必无力,终未发兵。可叹鲁哀公一国之君,外求援助不得,欲还本国,又惧被季孙所害,竟然客死越国。

文种死后一年,忽然有人报入宫中:扬子江中海水倒灌,激穿山胁,文相国之冢忽然崩裂。又有人亲见,吴故相国伍子胥与我故相文种立于江潮之中,前后逐浪而去。

勾践听罢,离久无语,就此得疾。其后未久,勾践薨逝于新都琅琊,时为周元王七年,在位三十二年。勾践死后,子鹿郢即位。

镜头快进,岁月如飞。鹿郢逝世,子不寿即位。不寿逝世,子翁即位。翁逝世,子翳即位。翳逝世,子之侯即位,之侯逝世,子无彊即位。距勾践死亡一百三十余年后,无彊败于楚国,身遭诛戮,霸业遂失。

画外音:战国初期,勾践子孙尚能继其先祖霸业,并且强盛一时。勾践自会稽兵败,先休养生息以安民;随后推行“好农、好信、征人、好兵、饬民”五政,以此用民。又修命令、明法度、严刑罚,将举国民众调教成可供驱使战争工具。越王称霸,性格阴狠是为主因。

镜头闪回,按下吴越争霸结束,回说晋国分裂。

自从赵鞅除灭范氏及中行二家,晋国六卿,止存智、赵、魏、韩四卿。

智氏、荀氏与范氏同出荀虒,当时只余智氏,以宗主智瑶为政,号为智伯。


页面连接:http://www.zjangushi.com/txt_0_574f7/6uftvyuy.html

第一版主小说网 番茄小说

首页 目录 +惊喜 下一页

爱书网狒狒小说网贼吧小说网镇魂小说网贼吧小说网宝书网笔趣阁5200新笔趣阁bl文库宝书网bl文库贼吧小说网贼吧小说网猪八戒小说网 宝宝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