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随着北唐军的撤军。

薛万彻也停止了进军。

他的行险,也结束了,甚至只是在邓州安抚了一下投降的将官,委任了几个官员,便引兵退回了襄州。

原因也简单,不愿意事态更复杂,邓州是个突出部。

鸡肋而已。

此一战结束后,李佑恢复了薛万彻的爵位,然后把襄州和邓州以及房州改为襄州宣抚司。

原本准备任命薛万彻为宣抚使,特地下旨询问。

薛万彻一方面不想离开国都,远离政治中心,另一方面觉得立下了不世之功,再眷恋军权,功高盖主,就是取祸之道。

于是只能派刘牢了。

虽然刘牢能力一般,但是毕竟资格最老了。

接着就是对江南各州县的接收,又让李佑愁白了头。

幸好还有一点进士及第出身。

一股脑全部下放州县。

投降的人可以用,但是还是自己人可靠。

这些事情处理完了。

迁都的问题就摆在桌面上了。

于是李佑也没回应天,反而进入了金陵城。

却因为江对面还有苏定方的大军。

这就是前线。

待在这里,就是君王守社稷。

可是李佑军事能力没有,留在前线毫无作用。

还比较危险。

于是李佑南向到了杭州,逛了逛西湖,就住进了杭州府。

毫无疑问,李佑选定了杭州。

天命五年二月,改杭州为顺天府,应天的唐羽也在李佑的要求下。

准备率领文武百官来顺天办公。

这一系列的政治信号。

就是在暗示文武官员,李佑想要迁都了。

果然不出所料,李佑已经在透风了。

毕竟作为一个皇帝,想要迁都可以,但是要臣子去提。

首先是唐羽上了奏折,他现在还在应天。

然后是黄风也上了奏折,认为顺天府比应天府地理优越,又能控制新占领的地区。

最后是薛万彻上书,原则上也是迁都,但是应该迁都长安,对外宣称长安为都,改称顺天为行在。

三巨头的折子送到顺天。

李佑不置可否。

于是更多的官员开始上奏折发表自己的意见。

有的人觉得就在应天比较好,这里是起兵的地方,改革最为彻底,百姓支持力度比较高。

有的人觉得应该可以学习学习隋朝的两京制。

半年住应天,半年住顺天。

这当然是必然会有的争论,荆州作为国都,五年来已经发展成境内最大的城市。

很多官员的产业都在荆州,也把家安在老地方。

自然是不愿意离开熟悉的地方,去往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城市。


页面连接:http://www.zjangushi.com/txt_0_754yf/64y4tf47.html

第一版主小说网 番茄小说

首页 目录 +惊喜 下一页

书神小说网墨香阁贼吧小说网镇魂小说网贼吧小说网宝书网笔趣阁5200新笔趣阁bl文库宝书网bl文库贼吧小说网贼吧小说网猪八戒小说网 宝宝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