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成都可是有昭烈庙呢!刘备打心眼里认为成都也算得自己故乡了。

“这便是军师一辈子都没去成的长安城?果然好看!”

张飞话语一出,四座俱静,但他还在自语:

“也不知道十万大舅哥没能去成的合肥,是个什么光景?”

诸葛亮倒也不计较,只是对这位帝王倍感好奇:

“弑兄杀弟?骨肉相残?”

“如此亦能成千古一帝?”

马良对于亲手抄录的文字也记得清楚,回忆道:

“若此前光幕文字为李世民的话,其曾自述称七年定天下。”

那如此简直太好猜了。

“原来这二凤的二,乃因为是次子的缘故。”

刘备只觉得从他的角度来说难以评价。

百姓的恩人,礼法的罪人?

但后世亦千年后仍怀念,仍尊其功绩。

“百姓…人民…”刘备咀嚼着这两个词。

世家对曹贼俯首,百姓仍追随自己渡江。

皇叔之名不足贵,仁德之名聚人心。

一时间刘备竟也感觉身上轻松不少。

“这位李二凤,真乃武功卓越之最。”

诸葛亮都有点佩服了,亲手打下来江山,亲手铸就盛世,亲手扩大疆域。

于是心底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个想法:

若是祁山由这位来北伐,应能一战而定吧?

光幕上,那个“大唐不夜城”仅仅出现了须臾,让即使挑剔如刘备也有点遗憾。

【那么晋书既然对司马晋这个主角都是这个态度。

是否真的做到了不吹不黑呢?

当然不,晋书中有一个贤明仁德之主,毫无黑料录入。

那便是十六国的西凉开国君主,李暠(hào)。

为什么他这么特殊?因为是李唐官方认证的先祖。】

李世民脸上的笑容一僵,根据他对光幕一贯的认真,有了不好的预感。

【古代认祖之风盛行,李唐时候当然也不例外。

晋书当中是这么记述的,李暠是汉将李广的十六世孙。

然后晋书中李暠多了个无法考证的孙子,重耳。

这个重耳有个后代,叫李虎,是李渊的祖父,西魏八柱国之一。

但对于这个说法,现代史学大家陈寅恪先生做了论断,评价是:

伪冒相传。

论述起来也很简单,北魏太和年间,凉州有两种简单的身份标签:

身为当地豪族的凉州土人,六镇起义失败后被发配充军的丰沛旧门。

凉州土人,悉免厮役,可以享受免除兵役的优待。

丰沛旧门,则是需要戍边的下等人,魏书记载,除非是社会性死亡,不然都不会与之为伍。

于是这里在史料上就出现了偏差:

魏书记载,李暠曾孙李冲时任仆射,属于凉州土人。

旧唐书记载,重耳生熙,为金门镇将,妥妥的丰沛旧门。

同时代的两人一个是被贬为贱民,一个是当地豪族,根本挨不上关系。

所以李唐皇室极大概率并非出自陇西李氏,只是个普通的小姓。

李暠反而成了最大的赢家,皇室自动来投,并且还将黑料统统扫清。

并且可能因为李唐皇室这波认祖,后来盛唐诗仙李白也被考证成了李暠之后。

但说实话这些没啥意义,李白李二无人不识名传千古。

李暠和陇西李氏已经淹没在了历史的故纸堆中,没人在意。】

李世民攥紧了拳头。

前面说李二凤,朕忍了,怎么现在还能简化成李二的!

至于这波对于认祖的考证,李世民捏了捏拳头最后摇头:

“为后世徒增笑料耳。”

长孙无忌劝道:

“大家之名传万古。”

“陇西李氏因大家之名而传世兴盛,大家可从未借陇西李氏之名而平定天下。”

这话说的……李世民舒服的微微眯眼。

“只是不知那李白是谁?”

这是李世民唯一好奇的。

光幕已经不止一次提到诗仙之名,并且言语间仿佛和他千古一帝的传唱度差不多。

只是注定见不到让李世民颇为可惜。

从此前透露的时间来算,这李白还要差不多要七十年后才出生呢。

长孙无忌赶忙道:

“若无盛唐,何来盛唐诗仙?”

“而若无大家,何来盛唐?”

房玄龄杜如晦在心里齐齐呸了一口。

这长孙无忌的拍马屁愈发熟练了。

李世民倒很是受用,喜笑颜开。

诗仙李白又如何?也是沾了他李二…凤的光!

第二更大约八点左右,这个月感谢大家伙监督支持。

提前祝大伙八月份顺心如意。

(本章完)


页面连接:http://www.zjangushi.com/txt_0_vf457u/6744645w_2.html

第一版主小说网 番茄小说

上一页 目录 +惊喜 末页

炫书网四库书小说网贼吧小说网镇魂小说网贼吧小说网宝书网笔趣阁5200新笔趣阁bl文库宝书网bl文库贼吧小说网贼吧小说网猪八戒小说网 宝宝起名